12日上午,掇刀区人民法院采取速裁程序集中审判9起因醉驾引发的涉嫌犯危险驾驶罪案,9名被告人被判拘役1个月至4个月不等、缓刑3个月至6个月不等,并处罚金3000元至8000元不等。9名被告人当庭认罪认罚,均表示不上诉。
上午9时,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响起,庭审正式开始。因9名被告人均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,公诉机关建议适用速裁程序审理,法庭予以同意,不进行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环节,着重对9名被告人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的合法性、真实性、自愿性进行审查。
审判员依法审查9名被告人签署的认罪认罚具结书情况后,让各被告人作最后陈述,充分保障了被告人的相关权益。
法庭认为,公诉机关指控9名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清楚,均构成危险驾驶罪。但他们具有主动报警、自愿认罪、赔偿交通事故对方经济损失等行为,依法可从轻处罚。法院判决,9名被告人犯危险驾驶罪,其中2人被判拘役1个月、缓刑3个月,并处罚金3000元;2人被判拘役2个月、缓刑3个月,并处罚金3000元;1人被判拘役2个月、缓刑4个月,并处罚金4000元;2人被判拘役3个月、缓刑4个月,并处罚金3000元或4000元;2人被判拘役4个月、缓刑6个月,并处罚金8000元。
“虽然此次对9名被告人判处的是缓刑,并未对他们变更强制措施,收监关押,但他们实实在在触犯了刑法,也就是在他们人生生涯中留下不光彩的一笔,对自己对家庭毫无疑问存在一定影响。”主审法官胡金华提醒广大司机朋友,开车不喝酒,喝酒不开车,切不可心存侥幸,一旦醉驾被查获,必将受到法律惩罚,害己害家庭。(记者秦文 通讯员宋芬)
相关链接
酒驾会出现系列反常表现
记者注意到,此次被审判的9名被告人中有5人因醉驾发生交通事故,且在交通事故中负全部或主要责任。
对此,记者查阅相关资料显示,饮酒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,容易导致感觉模糊、判断失误、反应不当,从而危及行车安全。
饮酒使人的色彩感觉功能降低、视觉受到影响。驾驶人80%左右的信息是靠视觉获得的,而这些信息绝大部分是有颜色的。因此,当色彩感觉降低后,就不能迅速、准确地把握环境中的动态信息,使感觉输入阶段的失误增加。
饮酒还对人的判断能力有影响。血液中酒精增加到一定浓度,驾驶人对距离、速度等的判断能力就会大大降低。
饮酒使人记忆力降低,对外界事物不容易留下深刻印象,即使以前留下印象的事物也因酒精的影响而难以回忆起来。驾驶人酒后驾驶中记忆发生障碍,一般表现为酒后容易忘记事情。
饮酒使注意力的水平降低。据试验研究,当酒精进入人体内后,注意力易偏向于某一方面而忽略对外界情况的全面观察,注意的支配能力大大下降。行车过程中,注意力如果不能合理分配和及时转移,必然会影响到对迅速多变交通环境的观察,由此可能丢掉十分有用的道路信息,使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大。
饮酒后人的情绪变得不稳定,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语言和行为。在驾驶车辆时,则可表现为胆大妄为、不知危险,出现超速行驶、强行超车等违法行为,极易发生交通事故。
饮酒后人的触觉感受性降低,即触觉反应能力也易受酒精的影响。触觉信息尽管比视觉信息少,但对于安全驾驶来说同样非常重要,如制动时脚踩下踏板的力度、方向盘的控制状态、汽车的振动情况等,驾驶人都需要依靠触觉获取信息。如果信息感知不灵,驾驶就可能失控,增加了危险性。
发生交通事故这样做
一旦发生交通事故,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,保护现场;造成人身伤亡的,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,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。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,应当标明位置。乘车人、过往车辆驾驶人、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