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庆节假期,许多人选择用旅游的方式度过假期。国庆佳节在路上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是快乐的,但人流量过于集中导致的“人从众”模式也给游客带来不少烦恼。尤其是在那些声名远扬的大热门景区,不仅票难买或难预约、酒店难订,就算靠提早谋划顺利将门票、交通、住宿等问题一一拿下,也可能在景区游玩时“迷失”在汹涌人潮中,一边感慨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,一边又忍不住后悔不该凑这个热闹,因为人太多降低了旅游的体验感。
凑热闹有的是不得已而为之。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知名人文景观,因为知名,知道的人多,想去的人也多。但大多数人走出家门去看世界,总得依靠一次合适的假期。于是,一遇到长假,奔赴向往已久美景的人流汇成人山人海,成了一贯的状态。
不过,也有许多游客反其道而行之,在拥有可以出远门的机会时,开始尝试“反向”游、“小众”游。据央视新闻报道,多家在线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,今年国庆假期长线游尤为火爆。国庆假期首日,近五成游客选择长途旅行。从增速上看,小城市、小众旅游目的地增长潜力巨大,“奔县”旅游的人越来越多,九寨沟、安吉、香格里拉、平潭、都江堰、景洪等县级市和县城在国庆首日都分别实现订单109%、86%、74%、67%、51%、50%的增长。一些“宝藏小众城市”,也成为年轻人青睐的目标。
正如央视主播朱广权在节目里所说,“不一定山高路远,但一定不要拥挤的打卡点”。规避人潮、玩出不一样的感觉,到“小美好”的景点,何尝不能见到祖国的大好河山?其实,“反向”游、“小众”游的目的地并非真的平平无奇,细究起来,无论风景还是人文,总有吸引力。而且在那些“小美好”处,还能沉浸式体验当地烟火气,享受非“特种兵式旅游”的松弛感。选择更为小众的景点,能觅得一份难得的清净与悠闲。据央视新闻报道,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介绍,从监测的数据来看,今年的国庆节,以疗愈减压为目的的出游占到25%。
有的“小美好”因为偶然契机迎来了“大流量”,但迎接“泼天流量”着实不易。比如因《黑神话·悟空》爆火的山西隰县小西天景区,因景区空间有限,国庆假期第2天,不少游客因排队时间久高喊“差评”,之后小西天景区和隰县文旅局对此向游客致歉,当地举全县之力接待游客。
或许,也是因为对“小美好”的目的地发掘得不够多,才会使得有些景点在面对星火一瞬间奔涌而来的热情时有那么一点“手足无措”。社交媒体往往容易让“小美好”置身“大流量”冲击之下,要守住、留好这种“小美好”,离不开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预判、谋划与倾力保障。
愿游客能更加轻松地游历祖国大好河山,愿更多“小美好”的目的地被看见。(评论员 周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