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> 荆城警事 > 正文

警民连心暖荆楚:从“跨省寻亲”到“黑户转正”的温情答卷

时 间: 2025-03-13 16:05
来 源: 东宝公安

一面锦旗,承载着跨越二十一年的亲情重逢;一本户口簿,终结了漂泊半生的"黑户"困境。2025年3月,荆门市公安局东宝分局龙泉派出所接连书写两段暖心故事,用"破难题"的韧劲与"加速度"的担当,在户籍窗口搭起连接民心的桥梁。

二十一年后的那声“姑”

二十一年思念有多重?当“姑”的呼唤穿透时光在电话里炸响时,龙泉派出所用6小时的追寻给出了滚烫答案——这串刻在警民连心桥上的数字0724-2370286,此刻正闪烁着亲情的温度。

"您好!警察同志!我是在'东宝公安'微信公众号上找到的这个电话......"3月4日上午,龙泉派出所户籍室电话响起。河南籍何女士带着哽咽的诉说,揭开了这场跨越二十一年的寻亲故事,72岁的母亲最后的牵挂,是寻找失联多年的表姑胡某某——曾在龙泉街道居委会工作、大她十岁的亲人。

户籍民警当即成立寻亲小组,系统查询、档案调阅、社区走访三线并进。按照何女士提供的信息,系统筛查出1名特征吻合人员后,民警迅速赶往龙泉街道办事处。在积满岁月尘埃的社区工作人员名册中,"胡某某"三个字跃入眼帘,"这就是我们要找的人!"经街道工作人员协助很快找到了82岁胡大妈。

"玉梅,你还好吗?""姑,找得我好苦啊!"当视频接通瞬间,两位老人颤抖的呼唤让户籍室空气凝滞。胡大妈女儿红着眼眶将手机举到母亲耳边,民警默默递上纸巾,这部小小的手机此刻盛满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思念。

3月11日,胡大妈专程将锦旗送到派出所。锦旗上"鄂警助力暖人心 情系百姓寻亲路"的金色大字,铭刻着民警调阅档案、走访社区和知情人的奔忙。当民警接过锦旗时,老人突然攥住她的手,"这声'姑'我等了二十一年......"

一本迟到的户口簿 

上世纪70年代末,沙洋籍的车大妈来到龙泉辖区务工并成家。因身体状态欠佳及家庭关系复杂,她始终未回过老家。此后多年的人口登记中,车大妈的户口被漏登,自此成为"黑户"。47年来,她仅靠已故老伴的抚恤金和土门巷社区居委会的救济金维持生活,补办户口一事始终无人提及。

2024年春节期间,土门巷社区民辅警刘天军、张林上门走访时,偶然得知车大妈的困境。"没有户口,看病、养老都成问题,这事儿拖不得!"刘天军当即向龙泉派出所领导汇报。经研究决定"特事特办",迅速启动补录户口调查程序。

“47年过去,很多线索早就断了,光靠大妈口述的信息远远不够。"刘天军回忆道。2月25日,他带领户籍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驱车赶往车大妈原籍十里铺镇。一行人走访九堰村老书记、车大妈娘家的老邻居,逐一核实其早年生活轨迹,采集证言并形成完整证据链。与此同时,民警将车大妈的血样送检,通过DNA数据库排除被拐卖嫌疑。

3月11日,在沙洋县公安局十里铺派出所的协作下,所有材料通过审核。当日上午,车大妈在社区工作人员陪同下走进龙泉派出所,颤抖着接过崭新的户口簿。"真没想到我这把年纪还能有‘身份’......"她眼眶泛红,反复摩挲着证件。户籍民警当场为她办理了人生第一张身份证。

"群众把难题交给我们,就是最大的信任。"龙泉派出所教导员李涛的话道出初心。从6小时寻亲到47年"黑户",从一通跨省电话到一本户口簿,龙泉派出所用行动证明,为民服务没有"终极答案",只有"更优解"。

责任编辑:谢文静
版权声明:
①荆门新闻网 独家稿件声明:该作品(文字、图片、图表及音视频)仅供本网站使用,未经授权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,本网站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
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且不用于商业用途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尽快与本网联系,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付稿酬或作其他相应处理。
荆门新闻网服务项目
荆门市委书记专属版
搜索 电脑版 手机版

Copyright 荆门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

鄂ICP备12000927号 新闻热线:0724-2385865

微信
客户端
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