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> 象山时评 > 正文

请多一点“每个孩子都有花期”的耐心

时 间: 2025-04-17 09:59
来 源: 荆门晚报

去年6月,北京儿童医院开设“拒绝上学门诊”。门诊开设10个月,接诊近1万人次。14岁的千千,因为遭遇校园暴力,进而拒绝上学。她说,每天早上感觉一去学校就肚子痛……校园暴力、学业压力、焦虑抑郁……医生指出,生理、心理、家庭、社会,多方面原因共同导致了孩子拒绝上学的行为。“如果孩子已经维持不住上学这个功能,说明他的问题已经到至少中度以上的水平。”但家长往往急于求成,甚至大骂一顿、打一顿,逼迫孩子返校,这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压力。(据央视新闻)

这或许不是简单的“厌学”,而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。现实中,一旦孩子拒绝上学,心急火燎的家长们常常会软硬兼施,甚至动用武力逼迫其返校。他们将不上学的原因简单归咎于孩子意志薄弱,本质上暴露了部分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滞后。“厌学”背后的真正原因应该被看到——校园暴力事件让千千这样的孩子心生恐惧;学业压力也压得这类孩子喘不过气……小小的他们,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措手不及、无法面对的难题。家庭是学生的安全港湾,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家人,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,才能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与支持,帮助他们解决困难,而不是一味指责。强行矫正,只会让孩子本就脆弱的心理上雪上加霜,将孩子推得更远。

近日,教育部印发通知,公布河北、江苏、河南等地查处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的典型案例,并就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提出要求。与教育主管部门整治决心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我国中学生睡眠时间不足的现实和家长对禁补的“暧昧”态度。《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》显示,初中生每天只能睡7.48小时,而高中生更只有6.5小时,远未达到教育部的要求。在补课与不补课的调查中,26.1%的家长明确支持补课,36.8%的家长持观望态度。政策的约束、学生的负担以及社会、家庭的焦虑,一览无余。过度内卷让孩子成为“学习机器”,失去了纯真的笑容,逐渐关上心门。家长抱怨“孩子怎么越来越脆弱”时,不妨反思我们是否在补习班之后为孩子保留了喘息放松的机会?是否真的关注到了孩子们的健康状况和情感需求?

解开“拒绝上学”的结,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对校园霸凌等不良事件时刻保持高压态势,杜绝此类事件,社会层面要加大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力度,提升大众对这一问题的认知,营造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。同时,家长应更多关注孩子个体本身,少一些“不能输在起跑线”的焦虑,多一点“每个孩子都有花期”的耐心。相比高分,孩子们能在成长过程中找到与世界温柔相处的方式或许更重要。(评论员 王茜)

责任编辑:谢文静

相关新闻

版权声明:
①荆门新闻网 独家稿件声明:该作品(文字、图片、图表及音视频)仅供本网站使用,未经授权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,本网站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
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且不用于商业用途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尽快与本网联系,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付稿酬或作其他相应处理。
荆门新闻网服务项目
荆门市委书记专属版
搜索 电脑版 手机版

Copyright 荆门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

鄂ICP备12000927号 新闻热线:0724-2385865

微信
客户端
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