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提示:今年一季度,我市经济结构持续优化,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,各项数据表现亮眼,以“开局即冲刺”的奋进之姿,交出一份暖意融融的“春日答卷”,实现经济“开门红”。
一季度,我市以“开局即冲刺”的奋进之姿,交出一份暖意融融的“春日答卷”。初步核算,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08.11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7.3%,增幅分别高于全国5.4%、全省6.3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增加值67.20亿元,增长3.5%;第二产业增加值289.41亿元,增长10.4%;第三产业增加值251.50亿元,增长5.0%。
市统计局局长李克林说,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,跟好“第一棒”对于稳预期、提信心、增动能至关重要。全市经济“开门红”,说明了我市经济结构持续优化,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,支点建设迈出坚实步伐。
一季度,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9.48亿元,同比增长3.6%。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23.68万亩,增长3.7%;产量55.12万吨,增长4.8%。生猪出栏105.77万头,增长7.1%;肉牛出栏2.04万头,下降10.1%;肉羊出栏6.51万头,下降11.5%;家禽出笼984.37万只,下降6.8%。禽蛋产量4.51万吨,增长3.6%。水产品产量19.03万吨,增长3.8%。
一季度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.8%。新兴产业聚势而强。新能源新材料、汽车智能装备、电子信息及其他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崛起,三大新兴产业合计总产值占全市比重45.1%,同比增长25.7%,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14.9个百分点,拉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.2个百分点。龙头企业乘势而进。我市大中型企业实现总产值占全市比重61.8%,同比增长9.9%,拉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.2个百分点。从龙头企业看,产值排前100位企业合计产值同比增长15.8%,拉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.5个百分点。
新增企业借势而升。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2家,合计总产值同比增长100.6%,拉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0.3个百分点。
一季度,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.0%。其中,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、批发和零售业、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增长11.1%、6.4%、4.4%。1-2月,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6.43亿元,增长12.6%。其中,商务服务、节能与环保服务、为生产活动提供的人力资源服务、生产性租赁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分别增长30.8%、28.6%、20.7%、16.5%。
一季度,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.8%。新增项目带动明显。全市新增项目235个,比上年同期增加54个,完成投资额增长32.4%,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.0个百分点。工业投资持续发力。全市工业投资项目606个,比上年同期增加185个,计划总投资增长9.3%,完成工业投资增长18.1%,占全市投资比重58.0%,高于上年同期5.6个百分点。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。全市房地产在建项目110个,比上年同期增加19个,在建项目施工面积增长5.9%,新开工面积增长26%,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由上年初下降36.8%逐步收窄至下降5.2%。
一季度,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.71亿元,同比增长8.0%。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,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1.70亿元,增长7.9%;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2.01亿元,增长8.5%。部分商品销售拉动明显。限上单位粮油食品类、饮料类、烟酒类、服装鞋帽类、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7.1%、1.0%、9.5%、11.9%和24.0%,五类商品零售额规模合计达到55.54亿元,增长16.5%,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8.7个百分点。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。限上单位新能源汽车消费逆势呈现高速增长态势,累计完成零售额3.05亿元,增长79.9%,高于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速67.5个百分点。
路虽远,行则将至;事虽难,做则必成。市发改委主任李锏认为,一季度的亮眼数据,不仅是对过去三个月工作的总结与鼓励,更是完成下一阶段目标的底气与动力。我们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、昂扬向上的姿态,聚焦七个重点突破,全力以赴进一步发挥优势、补齐短板,不断夯实发展基础,拓展发展新空间,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,推动各项工作全面提升、持续向好。(记者 姚桂林 张蒙洁 通讯员 丁琼文 冯哲 徐小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