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部自拍自剪的水果黄瓜视频,5天斩获1000万次播放;一场朴实无华的助农直播,单场带货额突破1万元。荆门市沙洋县钟桥村党支部书记钟德成的“意外走红”,不仅让优质农产品搭上流量快车,更让“支部书记”这个传统基层治理角色在数字时代焕发新魅力。当越来越多像他这样的基层干部走进直播间,人们不禁要问:这位“网红支书”的爆红密码究竟是什么?
身份破圈:从“田埂上的领路人”到“屏幕前的代言人”。钟德成的走红,首先源于身份符号的双重赋能。作为有着30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村支书,他自带“党员干部”的公信力背书——村民们信任他,消费者认可他。他参加“支书助农直播团”在黎坪村开展的直播活动时,对着镜头说起水果黄瓜的生长环境:“不打农药,就在这大棚里天然生长。”这种“看得见的原生态”通过村书记的口说出来,天然具有说服力。更重要的是,他打破了公众对基层干部的刻板印象。没有官话套话,只有带着泥土气息的真诚分享。这种“接地气”的人设,让“支部书记”从严肃的治理者变身成亲切的“新农人”,成功拉近与年轻网友的距离。
内容破局:用“真实”破解流量焦虑。他在视频中不慎笑场的真实瞬间,让无数网友忍俊不禁:“笑场的钟书记太可爱,像极了家里的长辈!”这种未经雕琢的真实感,让一个裤脚沾着泥土、说话带着乡音的邻家大叔形象扑面而来。在算法主导的短视频时代,钟德成的内容策略暗合了“反套路”的流量逻辑。当许多主播沉迷于夸张叫卖、低价促销时,他选择回归产品本质:镜头对准的不是精致的直播间,而是晨露未干的黄瓜大棚;讲解重点不是华丽的营销话术,而是“为什么我们的黄瓜更脆甜”;互动环节不是套路化的“家人们下单”,而是耐心解答“发货快不快”“坏了包赔吗”等实际问题。他用实践证明,回归产品本质的真实,永远比套路更有力量。
模式破题:个人出彩背后的“组织撑腰”。钟德成的成功,绝不是“单打独斗”的奇迹,而是“支部+电商”模式结出的硕果。沙洋县积极搭建电商助农平台,组建工作专班全程跟踪指导,重点攻克团队孵化、账号运营、出镜直播等发展难点,组织有发展思维的村党支部书记50余人赴山东、河南学习考察,同时吸收返乡创业大学生、后备干部等群体加入“支书助农”直播团,形成了“组织赋能个人,个人反哺集体”的良性循环。截至目前,全县50余名村党支部书记累计直播600余场(次)、1900余小时,线上销售额突破120余万元,培育甄选“黎坪村羊肚菌”“三峡村多福皮蛋”“蛟尾社区阳干鱼”等十余个优质产品,真正让“流量红利”转化为“集体福利”。
钟德成的爆红,本质上是基层治理创新与数字经济碰撞的火花。他的故事证明,当党组织的引领力转化为市场竞争力,当基层干部的担当精神对接互联网的传播规律,就能激活乡村振兴的“一池春水”。从“看天吃饭”到“靠网增收”,从“埋头干活”到“抬头吆喝”,这种转变不仅重塑了基层干部的形象,更探索出一条“支部有作为、集体有收益、群众得实惠”的共富路径。(向定龙 陈星)